基金前三季度波动幅度加大 银行加强适应性管理严管定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叶麦穗 广州报道 年内基金净值波动加大,基金前三季度有18只开放式基金(非货基)亏损超40%,前季强适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管理的度波动幅度加大银定投产品。此前被誉为“避险神器”的行加基金定投也失灵了,不少投资人的应性严管定投损失亏损超过20%。 为了加强适应性管理,管理近期多家银行发布公告称,基金为保护投资者权益,前季强适在基金定投扣款、度波动幅度加大银定投快溢通自动转入扣款发起时将增加风险等级判断。行加 业内人士表示,应性严管这一举措或有助于及时更新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管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基金同时避免纠纷,前季强适提高投资体验。度波动幅度加大银定投 低风险等级客户难购买高风险产品 近日发布公告称,将从11月8日起,对在该行购买的基金定投扣款增加风险等级判断,若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已经失效或与产品的风险等级不匹配,兴业银行将不会进行扣款,直到客户的风险等级结果恢复有效且与拟定投的产品风险等级匹配。 今年以来,部分银行加码代销渠道“销售合规性”,严格匹配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与基金定投产品风险等级,发布调整基金定投业务规则。 8月,发布公告称,从9月5日起,在基金定投扣款、快溢通自动转入扣款发起时增加风险等级判断,若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评估结果有效期到期或与拟购买的产品风险等级不匹配,该行将不会进行扣款。 据了解目前多数银行都会对投资者进行风险能力测评。11月7日当日,记者在一家大型国有大型银行的APP上进行定投,经过测评风险等级为C1—保守型(最低风险承受能力),购买偏股型基金时就会弹出“风险不匹配警示函”,不论是定投还是购买都不能进行到“下一步”。提示显示:“根据适当性匹配原则,最低风险承受能力类别的普通投资者不得购买高于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服务。” 某上市城商行的负责人也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当前我行根据监管要求不主动营销客户超风险购买产品,若客户自行购买,则系统提示风险等级不匹配,并落实二次确认。下步为进一步强化适应性管理,系统将实现客户基金申购、定投等风险等级强匹配,客户将无法购买超过其风险承受能力的基金产品。预计新系统将在今年年底上线。” 对于银行严格匹配投资者和定投产品风险等级的原因,某股份行的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这是大势所趋,其实这对投资者是一个保护。特别是今年行情波动较大,不少基金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一些投资者很难承受,因此有关的投诉也增多。在前期销售环节进行严格的风险等级评判,不仅能够更好的保护投资者权益,降低客诉率,还可以提高投资者的用户体验。” 前三季度基金亏损幅度较大 虽然相比一次性投入,基金定投的风险减弱了不少,但是在极端行情中,依然会产生较大的亏损,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投资人来说可能很难适应。 今年前三季度,A股市场震荡不断,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年内分别下跌16.91%、27.45%、31.11%。这一行情表现,直接拖累了基金产品的经营数据。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公募基金管理人旗下基金共计亏损9102亿元,与二季度受益于行情回暖、基金产品单季度盈利7000亿元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加上一季度亏损1.36万亿元,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公募基金的年内利润总额为-1.57万亿元。 亏损大户是混合型基金,年内利润累计亏损11237.32亿元。此外股票型基金前三季度亏损6125.18亿元。 前三季度共有18只开放式基金(非货基)亏损超40%,其中不乏明星基金经理的身影。 “我从去年开始就定投了,到现在还亏损超过20%。其实我并不是一个新手,而是一个拥有8年投资经验的老基民了,即使如此看着亏损还是觉得很难接受。目前定投了2只基金,一只是医药主题的基金,一只是港股基金,今年港股行情波动较大,我定投一度亏损还超过3成,最多的一个月亏了8万块钱。因此我觉得强化适应性管理其实对于投资者来说是好事,有些投资者在赚钱的时候,体会不到亏钱的痛苦,因此把‘丑话说到前面’其实也是在一定程度上敲警钟。”一位基民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据悉,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是国际资本市场普遍规则,其核心为将合适的产品或者服务提供给合适的投资者。此前证监会发布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机构监督管理办法》,基金销售机构应当按照证监会的规定了解投资人信息,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和风险匹配原则,向投资者销售与其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相匹配的产品,强化投资者权益保护。 (统筹:马春园) (作者:叶麦穗 )
- 最近发表
- 随机阅读
-
- 本周解禁市值不足300亿元,电声股份全流通前夕多位股东忙“逃离”
- 依法保障消费者视频会员账号登录使用权
- 美国三号人物艰难出炉,跛脚总统后又迎“跛脚议长”?
- 经15轮表决 麦卡锡当选美国会众议院议长
- 因安全气囊和尾灯问题,特斯拉在美接连两次召回
- 张裕董事长张洪江:艰难都走过来了,面临着三年疫情我们有这么一种底气
- 多地密集出台稳经济政策 更多支持举措蓄势
- 河南平顶山2023年首宗地块5500万元成交 为一宗23.6亩宅地
- 都曾持股德恩精工,弘亚数控、昊志机电实控人被查巧合还是必然?
- 美股新年开门黑,预示经济在衰退?丨全球金融观
- 六部门:1月8日起取消船员换班审批,便利船员换班入境
- 美国支持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再次绑架当地平民
- 梦洁股份因涉嫌信披违规被立案 此前存关联方资金占用、违规财务资助问题
- 西部陆海新通道开出2023年首趟铁海联运年货班列
- 首套房重磅消息!央行、银保监会:新房价格连降3个月,可放宽首套房贷利率下限
- 芬兰公司要造木头电池,电动汽车充电仅需8分钟
- 国有大行密集与优质房企达成战略合作,综合授信额度达数千亿
- 银行多给1万元客户拒绝归还,起诉被驳回
- 建发股份拟现金收购红星美凯龙不超过30%股份
- 一文回顾地方债2022:发债速度快、规模再破7万亿
- 搜索
-